首页 » 论文导航 » 哲学 » 正文
宇宙创新创造了人类,人类的创新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
 
更新日期:2019-09-17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浏览次数:34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宇宙创新创造了人类宇宙创新创造了人类。对于这一观点的阐述,早在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时,就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的科学论断。

 
(一)宇宙创新创造了人类
宇宙创新创造了人类。对于这一观点的阐述,早在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时 , 就 提出了 “劳动创造人”的科学论断 。所谓“劳动创造人”,实际上就是说人类是在实践中演化发展的。而实践又是人类创新的基本手段。因此,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人”的科学论断,从哲学层面肯定了创新对人类产生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于生物演化进化的研究,达尔文进化论理论由于有充分的科学事实作根据,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百余年来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按照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理论,人类一直在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界基本法则演化发展,最初的人类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也可以说是人类在自然环境下,在进行着内容上的循环往复的运动中,通过生物系统层面的变异、遗传和自然适应性选择的协同作用,使最初的人类变成了现代的人类。而最初的人类和现代的人类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人类的身体结构从猿人到现代人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其次是思维认知能力也有了大幅提高。在此变化过程中,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等人类发展史的不同阶段。而不同阶段的人类又有着显著的特点和区别。
从达尔文进化论理论描述的人类的进化过程和进化法则来看,现代人类不仅是宇宙的创新成果,而且宇宙一直在按照宇宙的自然法则和机理不断地对人类进行着创新。宇宙对人类创新是通过生老病死循环运动以及代际间繁衍生息循环运动完成的。通过生老病死循环运动,去伪存真,去劣存优,在代际间繁衍生息循环运动中进行更新换代。
达尔文进化论理论虽然没有回答人类从何处而来,又奔向何处。但是,从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出发,通过科学分析依然可以看到,最初的人类依然是宇宙创新的成果。
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宇宙对最初人类的创新是生物层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生物层经过大时间跨度的循环往复的运动,当生物层次循环往复的运动到某一个层次节点时,在一定空间环境下,在信息能量流的作用下,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将多种系统、多种物质元素进行有机结合,孕育创新出了一种可以形成人类胚胎生产的物质状态,最初人类的应该就是这样产生了。
宇宙创新是自然界遵循“优胜劣汰”法则的具体体现,淘汰落后腐朽的、不能适应宇宙创新环境的东西,包括星系、物种等等,扶持和培育先进新生的、适宜在宇宙创新环境中快速发展成长的东西。因此,无论宇宙创新成果还是人类创新成果,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都具有强大的正能量作为支撑。
宇宙对人类的创新,是宇宙对地球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重大事件,她是地球逐步走向繁荣昌盛的历程碑性的标志。只所以这么说,一方面这是因为人类只所以在地球上的出现,是由于地球生物层经过大时间跨度的循环往复的运动,宇宙已经创新建立了相对完整完善的生物链的有机系统;另一方面由于人类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人类在地球上出现意味着一定会给地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纵观地球生物层发展史,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在地球上已知的生物中,只有人类具有不断改变、完善、优化人类社会、自然环境超强的创新能力。这也成为人类和恐龙及地球其它动物的唯一区别。宇宙如此恩惠于人类,也是得益于宇宙对人类的创新,宇宙的创新使人类发展到了不同于其它动物的高级阶段,使人类有了具有一定思维能力的大脑,具有了高度发达肢体。人类大脑和肢体的协同作用,才使人类从众多动物中脱颖而出,使人类具有了不断改变、完善、优化人类社会、自然环境超强的创新能力。
通过人类学家的大量研究认为,人类的形体的产生是适应生物发展生存的需要。人类发展总是以适应自然为前提,满足自身需求为目的。手和脑的出现,给人的劳动创造了可能,同时劳动又反过来促进人类的进步。为了极大的满足人的需要,人们通过工具延伸手和脑的功能,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技术和工程,提供了多种适应自然、发展自然的手段。人类自从产生以来,就面临着两个挑战,一方面是如何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如何处理人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经过数百万年的创新发展,人类已经处在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变革中。已经从松散无序走向有机有序。
人手的拓展,人们适应自然的劳动工具已经发展成为庞大的技术体系,能够感知和触摸到从宇宙宏观世界到原子核内部的微观世界。脑的延伸,人们发明了计算机,形成了互联网世界,极大的拓展了智能思维空间。人类社会生态的物和信息从无序到有序,逐渐形成一个适应自然的有机整体。因而,人类的形成不同于低级动物生态层,它产生了以人为主的崭新的宇宙生态层,即人类社会。
(二)人类的创新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
宇宙的创新不仅不断改变、完善、优化着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也在不断改变、完善、优化着人类本身结构功能等要素;人类的创新是在宇宙创新的主导下,一方面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不断改变、完善、优化着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也在不断通过创新,使人类自身的结构功能等要素更加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生存环境。因此, 严格来说,是宇宙层面的创新和人类层面的创新协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从人类社会创新发展来看,宇宙的创新和人类的创新虽然同时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两种创新所在的时空坐标系不同,明显着存在着同步和异步之分,宇宙的创新是在大时空跨度坐标系中进行的创新,人类的创新是在小时空跨度坐标系中和人类社会发展同步进行的创新。作为小时空跨度生存的人类和人类社会,宇宙创新对她的影响和推动具有巨大的时空差异,滞后性反映十分明显。人类创新则不同,由于人类创新同步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她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人类创新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
宇宙创新是一个超大系统的创新,人类的创新是这个超大创新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在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两者不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和作用机理,还有着明显的分工与合作,更形象地进行描述,可以把人类社会的创新发展看成是,在两条铁路上同时奔驰的两列列车,一列列车为宇宙列车,另一列为人类列车,两列列车行进的起始点及速度等多种参数指标均不同。宇宙列车由于负载量巨大,所以行进的速度,在我们人类看来,很慢很慢。但这列列车是不可或缺的,它为人类列车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各种基本保障,人类列车只有在和宇宙列车相互依存的条件下,才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意愿,在浩瀚的宇宙中高速行驶。
宇宙创新和人类创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果没有宇宙对人类的创新,就没有我们现代人类发达的肢体和发达的大脑;如果没有人类对人类社会的创新,就没有我们现代人类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和现代化的社会。不难看出,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两种创新缺一不可,任何一种创新的缺失都会使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难以为继。人类社会之所以自诞生以来持续高速蓬勃发展,就是因为在人类社会中,一直进行着宇宙的异步创新和人类的同步创新。从哲学角度来看,分析创新内容和层次,是将人类和动物区别开来的显著标志。人类是在两个层面同时创新,动物仅在一个层面单一创新。大量的研究表明,除人类以外的其它动物都不具备对其动物世界本身生存环境创新的能力。支持这一结论的有力佐证是关于恐龙消亡原因的大量研究,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认为,恐龙消亡应该就是恐龙本身创新发展和恐龙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创新发展严重失调所致。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宇宙创新和人类创新决定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人类的创新,决定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人类发展史证明 , 创新乃人之本性 。人类的产生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完善 , 无不系于自身的创新活动 , 一部人类发展 史 ,也就是一部人类创新史。 人作为有意识 、有理性 、有智慧的 存在物 ,天生就具有强烈的探求新知的本性和能力 。创新是人在社会活动中的能动性体现 , 是人的本质属性 。 人的实践本质注定了人是天然的创造者 。现存事物作为一 种客观存在 ,其直接的存在形态往往是不完全合乎人的需要和目的, 人要实现自己的目的 , 就必须对现存的事物有所否定、有所改造 ,使之成为符合主体目的的存在 。因此 , 从根本上来 说 , 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否定性的 、创造性的活动 。所以马 克思说 :“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 , 全部问题都 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 ,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 所 谓 “使现存世界革命化 ” , 既是指使现存世界发生改变 , 又是指 这种变化要满足主体的需要 。一句话 , 就是要改变旧世界 , 创造 新世界 , 使之适合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人类在劳动实践 中创造的所有成果 ,对于此前状态来说都是创新 。没有以实践 为基础的创造和创新活动 ,便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 。 人的需要为人的不断创新提供着不竭的动力 。人作为社会 的存在物 ,永远是一种未完成的存在物 。人对物质和文化的需求是日益增长的 ,人不会停留在已经获得的需要上 。人为了满 足新的需要 ,总会在生活中去创造新的知识和新的理念 ,而新的知识和新的理念一旦产生 , 又会促使人们去设计和构建新的理想世界 ,并努力创造出一个更加理想的现实世界 。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宇宙创新创造了人类,人类的创新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

下一篇: 宇宙创新创造了人类,人类的创新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