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杨德昌电影的审美意义研究——以《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为中心
 
更新日期:2018-04-11   来源:世界电影   浏览次数:2530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摘要:影片中有多次将画面定格在那台老旧的、拍拍才能播报的收音机上,收音机播报的都是一些严肃的政治新闻,影片结尾处小四父亲的朋友去小四家拜访,

 
摘要:
影片中有多次将画面定格在那台老旧的、拍拍才能播报的收音机上,收音机
播报的都是一些严肃的政治新闻,影片结尾处小四父亲的朋友去小四家拜访,指
着收音机说:“坏掉了嘛……这种没用的东西扔掉么好了”,象征了以小四父亲
为代表的迁入台湾的老一辈大陆人,他们生活窘迫、固守传统、关心时局又遭到
政治迫害,他们被腐败、动荡的政府所无视、所抛弃;片中还有的一大冲突就是
以哈尼为首的“小公园派”和以山东为首的眷村“217(两幺拐)”两大帮派之
间的冲突,小公园派代表的是台湾本土人,眷村 217 是迁入的外省人,两帮派敌
我不容的态度则隐喻了六十年代两岸政治上的对立,而小公园派血洗 217,使之
覆灭,则影射了台湾当时的白色恐怖。
关键字:杨德昌电影 审美意义 历史背景 音乐 色彩 对白
引言: 杨德昌导演是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与侯孝贤并称为“台湾
新电影双子”,其作品深刻、理性,有强烈的社会意识,被称作“台湾社会的手
术刀”,而这部长达四小时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更是被称为华语电影史上
不可忽略的史诗作品,是华语电影的一次不小的革命。这部影片不仅以写实的风
格展现了批判的力量,更以其深邃的人性力量,打动世人。一直以来,对于杨德
昌电影和这部影片的评述就不少,但经查找发现大多数论文期刊对于这部影片更
关注的是其叙事风格、历史背景、现实意义或悲剧色彩,但鲜有人关注到它所具
有的审美意义,本文将尝试着从场面调度、影片细节、音乐赏析、画面色彩、台
词艺术等方面来探讨其所具有的审美意义,以期达到对这部影片更好的、更深层
的理解。
作者:张晓娅 高喜锋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杨德昌电影的审美意义研究——以《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为中心

下一篇: 杨德昌电影的审美意义研究——以《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为中心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