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初探心理训练与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关系
 
更新日期:2024-02-05   来源:教育科学研究   浏览次数:23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课题的提出关于终身学习,继续教育的观察和思考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1994年与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两

 
 一、课题的提出——关于终身学习,继续教育的观察和思考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1994年与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两次召开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的思想。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目前,我国教师的继续教育已经趋向制度化,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作为语文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显得更为紧迫。有人这样评价我们:视野不宽,底蕴不厚,修养不足,情趣不多。这道出了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遍状况:学识单薄干瘪,育人乏术无力,顾此失彼,却还自我感觉良好,极其缺乏反思能力。语文教师责任的艰巨还与语文的学科性质有关。古人云:“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课程标准也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可以说,与其它所有学科相比,语文担负着最重要的育人功能。
那么,语文教师的终身学习都学什么呢?一般的继续教育培训,组织教师学习的是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以及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技术与方法。语文教师在以上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具体方式有请专家做讲座,要教师多读书,多动笔写作,进行阅读专项训练,或者组织教学技能的培训、比赛等等。
这些做法在某些层面上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读书和培训的作用,远低于教师自身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以及固有的观念对教师本人的影响。在这样的培训格局下,即使终身学习观念很明确的教师,也可能遭遇成长的瓶颈,难以在各个方面超越自我。那么,如果“天生”对语言文字“不敏感”,想象力“不丰富”,或者管理缺乏“魄力”,是不是就不可能再有机会当好一个语文教师?
我们课题组成员在数年的心理学学习与训练中,深切体会到,如果教师能深入、清晰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方向明确地改变自我,就有可能实现自我的超越。面对世界将会有更为宽广的视野,更敏感的体验,更清晰的洞见,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的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这样的心理训练也与教育的终极目的不谋而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修心,要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要引领人们弃旧扬新,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然后才可能掌握个人的命运,创造国家的未来,造福人类的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心理训练引领人们认识自我,改变自我,更新自我,了解“我从哪来,我到哪去,我是谁”,对自己,对世界,对整个人类有全面清晰的认知,对人生的意义,对自我的使命有深刻的体验与领悟。这样统一完整的自我,才有可能真正创造命运,真正担当伟大的使命。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心理训练与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关系之研究”这一课题,希望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探索一条新路。
作者:刘会敏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初探心理训练与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关系

下一篇: 初探心理训练与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关系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