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涉农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必要性
 
更新日期:2022-12-01   来源:   浏览次数:5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人才培养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不匹配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关键在于人才,只有人才兴才能产业旺,产业旺才能村民富,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不匹配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关键在于人才,只有人才兴才能产业旺,产业旺才能村民富,村民富才能营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和谐家园,实现乡村振兴的总要求。2021年《人才振兴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涉农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肩负着培养“一懂两爱”人才的责任和使命,并在责任和使命中谋划新时代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新机遇。但是,当前高职院校“三农”人才培养中较为注重科学探索和严谨求学态度的培养,强调农业技术的习得,而忽视了三农情怀、乡土情怀的塑造,即重“一懂”,轻“两爱”。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自觉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涉农高职院校在践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战略中,同样也要文件育人,注重农耕文化传承,这体现在涉农人才培养目标上,就是要培养既有“一懂”又有“两爱”复合型亲农人才。
(二)人才培养现状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相脱节
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兴旺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实现产业兴旺,迫切需要农业生产要素、资源、技术的优化重组,实现三产跨界融合发展。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业融合,是三产并重互相促进,以结构化的思维形成有机整体,使其具备自我进化、自我造血能力。
目前,大多涉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依旧聚焦单一产业,人才定位模糊、专业设置老旧、教学创新不足,其中园林(园艺)技术、畜牧兽医等老牌涉农专业都已开设十年有余,对于现代农业产业链上岗位能力的设计缺乏,专业之间条块分割明显,难以形成涉农专业发展合力。而农耕文化可以有效打破涉农专业之间的壁垒,以文化引领专业间的融合发展,为三产融合培养“两爱”亲农型人才,在涉农产业链岗位上,不仅“干得好”而且“留得住”。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涉农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必要性

下一篇: 涉农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必要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