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在实践探索中锻炼学生的延拓性思维
 
更新日期:2022-11-30   来源:   浏览次数:10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小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处在具体到抽象的上升阶段,这一阶段的认知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反复的过程。尤其在空间与几何领域,空间图形的特征与学生的

 
 小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处在具体到抽象的上升阶段,这一阶段的认知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反复的过程。尤其在空间与几何领域,空间图形的特征与学生的认知存在着一些矛盾,因此教材按照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结构进行编排。从图形的认识到测量,再到图形的运动和位置板块,板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横纵联系。
在“圆的认识”一课中,教材整体按照“从实物中抽象出圆,到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再到归纳圆的特征,最终学习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一顺序编排。然而部分教师缺乏对教材的深入挖掘,整堂课大部分时间用来教学如何用圆规画圆,对于圆的特征,采取灌输式教学,学生缺乏思维过程,知识点掌握不牢靠,更谈不上在生活中的运用。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透过教材,从圆这一图形本身入手,思考圆的认识,要“认识什么?”“怎样认识?”
例如,在研究“同样是平面图形,圆和长方形等多边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一问题时,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总结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教师实时追问:“既然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那还能用直尺画圆吗?”进而引出“圆规画圆”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这样设计,是以学生的原有认知为基础,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构建出新的研究体系,意在锻炼学生的延拓性思维方式。
再如对“圆的特征”教学时,教材上列出了“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等较为直观的研究方法,如教师缺乏对知识点的挖掘,仅就教材中提到的方法进行教学,便会导致部分学生得出“圆内有有限条直径、半径”,“同一圆中直径、半径长度不同”等错误结论。而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就是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统筹“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线上有无数个点”,“圆的半径是连接圆上各点和圆心的线段”这三个知识点,学生从数学理性角度推出“圆内有无数条半径”这一结论。如此安排,既加深了学生实物与抽象之间的联系,又让学生整体性思维中的延拓性思维得到锻炼。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在实践探索中锻炼学生的延拓性思维

下一篇: 在实践探索中锻炼学生的延拓性思维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