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从“模拟特征”转向“全向延伸”
 
更新日期:2022-11-29   来源:   浏览次数:7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随着虚拟偶像产业的不断壮大,传统虚拟偶像所含有的一些局限逐渐浮出水面,引来越来越多的争议与不满。尽管拥有丰富语音库的虚拟偶像可以在一行行代码

 
 随着虚拟偶像产业的不断壮大,传统虚拟偶像所含有的一些局限逐渐浮出水面,引来越来越多的争议与不满。尽管拥有丰富语音库的虚拟偶像可以在一行行代码的编译下输出各种风格的歌曲,但语音合成技术所造成的机械和生涩始终难以消除,用“拼凑”的方式堆砌而成的声音难免会让人产生空虚感,这也成为体感与现实之间难以逾越的高墙。其次,拟人态虚拟偶像的行为动作依赖于数字化的“设计”,这不仅拔高了“参与式创作”的门槛,其产出的内容大多数也仅限于片段化的舞蹈等作品,这就决定了大多数受众只能依赖特定社群的“同人作品”而无法获得持久的共鸣。因此,如何进一步消弭虚拟偶像与受众之间的割裂感,增强受众视觉、听觉甚至触觉方面的体验成为整个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动作捕捉技术的应用为虚拟偶像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动作捕捉,顾名思义就是追踪真人关键部位的运动并将其转化为三维的空间坐标数据,经过算法整合后套嵌至设定好的角色上使其做出和真人一致的动作。得益于计算机机能和AI技术的进步,这一应用于影视特效制作的前沿技术在近年来开启了技术下放的过程,如今消费级的家用电脑就能够完成基础的面部捕捉工作,扮演者能够轻松将自己的面部表情投射到预设好的角色的脸上。越来越多的虚拟偶像以“虚拟主播”的方式出现在各大直播平台,仅需要简单的硬件支持就能以一个全新的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
相较于传统虚拟偶像,直播态的虚拟偶像拥有即时呈现的精致面容,他们能像真人一样眨眼睛、吐舌头甚至做出更加复杂的表情;与此同时,个人化的虚拟偶像舍弃了传统的语音合成技术转而直接由扮演者本人输出声音,这使得“实时互动”这一传统虚拟偶像难以满足的需求成为可能。在画面与声音的双重革命下,一时间各大直播平台的虚拟偶像百花齐放,成为“偶像”的门槛被极大拉低。通过精心作画和实时修音,在传统偶像身上难以跨越的面容和特长障碍可以轻松消除,彻底打破年龄、阶层、地域等各方面的壁垒。观众的呼唤与技术的进步促使虚拟偶像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全新道路——由对人类特征的模拟转为对人体全方位的延伸。
技术融合的进程并没有就此停下。2019年前后,腾讯、乐华、网易等资本团体纷纷入场,强有力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将尖端的全身动作捕捉技术应用到虚拟偶像上。在专业的动捕工作室、技术支撑团队、顶级设备等技术保障的加持下,采集于真人动作的虚拟偶像逐步面世。乐 华旗下的女子团体“A-SOUL”、腾讯推出的“星瞳”等虚拟偶像迅速成为直播平台的“顶流”,单场直播的礼物数额多次突破百万元。这一形态的虚拟偶像可以实时还原扮演者实时的动作和表情,实现了对人类形体的全面延伸。自此,虚拟偶像的内涵与外延被极大地拓展,人类不再是虚拟偶像背后的“设计师”而是成为虚拟化的本身,虚拟偶像成为人类身体的高度媒介化呈现。
由此可见,相比于数字模拟的虚拟偶像,角色扮演类的虚拟偶像具有更强的交互性、更优秀的节目效果和更真实的人格。来自真人的动作与声音弱化了传统虚拟偶像所带来的强烈“不真实感”;而更真实的精神呈现则将虚拟偶像从“纸片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虚拟偶像不再高强度依赖粉丝的自我赋值,使得这个虚拟个体具备始终如一的精神特质从而将粉丝吸引在特定的光环之下,这一定程度上也更贴近“偶像”二字的内涵。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从“模拟特征”转向“全向延伸”

下一篇: 从“模拟特征”转向“全向延伸”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