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诗经》俄译本成语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更新日期:2022-11-16   来源:   浏览次数:5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诗经》语句具有简洁性和语义不完整性,对其延伸出的成语进行翻译时既要保持诗句独有的修辞和审美效果,还要善于挖掘对象国民族的价值观取向、思维方

 
 《诗经》语句具有简洁性和语义不完整性,对其延伸出的成语进行翻译时既要保持诗句独有的修辞和审美效果,还要善于挖掘对象国民族的价值观取向、思维方式、制度等错综复杂的文化内涵。中俄非等值词的存在及文化观念空缺显然会对译者的翻译工作造成困扰,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
(一)《诗经》成语的界定
《诗经》语句具有很高的精神、文化及艺术价值,且多以四字成句,是形成成语的天然文化宝库。《诗经》成语既包含古人首创并沿用至今的成语,也包括经后人提取诗中重要意象、词句凝练成的成语。参考刘洁修学者主编的《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结合《诗经》原文比对,我们认为,《诗经》中成语的形成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原词沿用。诗经中有许多原创成语,后沿用至今,如“小心翼翼”、“高高在上”、“如履薄冰”等;2)原句整合。这是诗经成语形成的主要方式,即对诗中原句进行概括,如“明哲保身”这一成语就由“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这一诗句提炼而成;3)通篇概括。最典型的当如“天保九如”这一成语对分布在《小雅·天保》全文的九个带有“如”字词语的概括。“如山如皋、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4)换字法。指后人在概括使用时,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增添新字,使其更符合成语结构。如将“维仲山甫举之 ,爱莫助之”中的“爱莫助之”改为“爱莫能助”。
(二)《诗经》中俄译本成语的对比分析
《诗经》成语中的“礼”文化与“俗”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世界图景的重要内容,而由于中、俄文化空间的差异,即使是经典译本也会与原文的意蕴,甚至意义表达产生偏差。
1.与“礼”文化相关的成语
“礼”原本是古人事神祈福的一种原始宗教仪式,包括献祭、颂神、祈福等活动。周代将这一宗教制度转变为社会基本的典章制度,规定贵族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的方方面面。伦理文化和礼制文化是《诗经》“礼”文化的核心元素,伦理文化是道德层面的礼制,礼制制度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个人行为的准则,二者共同形成了周代礼乐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由于“礼”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世界图景中的独特内容,外籍译者翻译时往往很难传达原意。
(1)表现伦理文化的成语
伦理文化与“家”观念相关联,主要包括父子之伦、夫妇之伦、兄弟之伦。俄罗斯同样强调家庭的概念,但在文化内涵上有所不同。成语“恭敬桑梓”出自《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古时人们常常在屋前栽种桑树和梓树,这两种树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故人们对父母先辈种植的桑树和梓树心怀敬意。施图金翻译为:“Посажены были катальпа и тут - А люди и нежат деревья, и чтут./那里种植了一些梓树,受树养育的人们很尊敬它。”译者采用删减翻译法,翻译了梓树,省去了桑树,且俄罗斯文化中没有这一生活背景,受众可能无法理解桑树和梓树这两个意象世代相传、晚辈孝敬长辈等文化意蕴;象征“夫妻之伦”的成语“琴瑟之好”出自《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译文为:“Любовь детей и наших жен, как гуслей с цитрой общий звук/爱孩子和妻子,就像齐特拉琴和古斯里琴共奏一般。”“琴”和“瑟”是我国古代两种重要的乐器,这两种乐器一起弹奏,音调十分和谐,比喻夫妻感情和睦。俄语词汇中不存在等值词,故选用欧洲的两种弦乐代替。拼凑出的两种琴相奏,只能传达字面意思,失去了和谐之意;“鹡鸰在原”出自《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即鹡鸰,是一种筑巢于沙,常在水边觅食的鸟类,离水在宽阔而平坦的土地上,则处于危难中,这一成语用于比喻兄弟友爱。译文为“В долине иволга живет...Страдают братья от невзгод./山谷中居住黄鹂,兄弟处于危难之中。”用了黄鹂鸟代替鹡鸰,失去了比喻效果,不能传达出兄弟间有难支援、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诗经》俄译本成语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下一篇: 《诗经》俄译本成语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