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医生的语用身份类型
 
更新日期:2022-08-23   来源:   浏览次数:9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Sacks[6]40提出的成员类属分析(MembershipCategorizationAnalysis,下文简称MCA)为语用身份的类型判断提供了参考。MCA认为交际者身份来自其系列身份

 
 Sacks[6]40提出的成员类属分析(Membership Categorization Analysis,下文简称MCA)为语用身份的类型判断提供了参考。MCA认为交际者身份来自其系列身份类属,并有其相关的类属绑定活动。语用身份依赖交际产生,语境因素是必不可少的研究条件,而类属活动通过具体话语表征,因此,本文对身份类别的判断依据主要有:1)语境信息;2)话题表征。语用身份的情境敏感性认为,在特定的语境下,交际者会对自身的多重社会身份加以选择,或建构不存在的虚假身份。这样受语境影响的身份可以区分为默认身份与偏离性身份。在医患会话中,由于医患专业知识的不对等,医生往往位于高权势地位,常承担掌控会话、发出指令、给予建议等职责。基于此,患者及其家属在会话中为主要听话人,而作为主要说话人的医生,将在交际中通过话语来建构不同的语用身份,推动交际的顺利进行。

(一)默认身份:专家身份
医生的专家身份是医患沟通语境中双方的默认选择。在具体的会话中,会话事件总是与某些成员类属相关联,即特定的交际活动可以帮助识别交际者的身份,这样的活动称为类属绑定活动。语用身份是一个社会身份语境化的产物,受文化规范、社会规约等影响,医生往往与诊疗、沟通等交际活动相关联,因此,医生专家身份的建构往往是医患双方共同默认的第一选择,建构的方式通常为利用病症解释类话题,具体体现为利用医学行话进行告知、劝说和询问等。
(1)(语境:急救车到达小区接患者。)
1→D:202室,叫急救车了吗(.)怎么不好啊?
2 P:(2.0)我们送养老院。
3→D:啊?你不是跟总机说是去第十人民医院吗?我们救护车只送急诊,只送医院。
4 P:=你们帮个忙=
5→D:=我们是急救车。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特定的语境对语用身份的选择往往具有默认性[3]92,体现为例(1)所承载的语境信息“急救车接诊”为专家身份的建构提供了特定的语境背景。医患会话中特有的问诊等话题也为其专家身份提供解释依据,体现为在第1话轮中,院前急救医生以“202室”处所转喻的方式标记了患者的求助者身份,同样以“急救车”处所转喻的方式标记了自身的救助者身份,并迅速展开专业询问“怎么不好啊”为后续的治疗做准备。在第3话轮中,医生以称呼语“总机”“我们救护车”再次凸显其专家身份,并明确了这一身份下的行为规范,即“只送医院”,拒绝了家属提出的要求。在第5话轮中,医生再次以“急救车”这一称呼语重复强调自身身份,这一系列的话语选择都显示出了医生在有意识地利用其专业的专家身份锁定关联话题,并以此巩固这一身份。
然而,交际是双方甚至多方互动的过程,当医生作为说话人建构语用身份时,也就意味着作为听话人的患者方,需要被动地接受医生赋予的语用身份。但听话人并不总是被动地接受说话人设定的语用身份[3]69,当听话人挑战、质疑或不认可说话人的观点时,说话人建构的语用身份的有效性便会遭到挑战。
(2)(语境:家属报120称家中老人疑似脑梗,需要尽快送医,急救医生检查后初步判断为简单发热。)
1 D:你没看出来他脸这么红吗?你平静一点,不要慌=
2→P:= >他人不会走(路)了。<
3 D:他人不会走(路)是因为发热了,这是有一个过程的,你知道吧?=
4→P:= >要,要快点送到医院去> =
5→D:=(先)让医生检查到底是什么病情=
6 P:↑这样下去会变成植物人。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院前急救医生是医疗队伍里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在例(2)中,家属利用以往经验为医生提供了“患者疑似脑梗,需要尽快送医”的语境信息,经检查,医生初步判断患者仅是简单的发热。面对家属的担心与慌张,医生快速定位关联话题,将检查结果解释为“脸这么红”(第1话轮),指明患者的发热症状,方便医疗知识相对薄弱的家属进行理解,并在第3话轮再次解答家属关于患者目前已经“不会走路”的担忧,即发热会使患者身体虚弱,对老人来说更为吃力。但家属仍反复催促医生将患者送往医院(第4话轮),试图遮蔽院前急救医生的专家身份,仅承认驻院医生的专家身份,展现出了对院前急救医生的不信任。面对家属的质疑与催促,医生以称呼语“医生”提示其专家身份,同时也提示了这一身份下绑定的社会活动,即“检查病情”(第5话轮),但家属仍提出了不及时送医的顾虑,即“变成植物人”(第6话轮),解构了院前医生的专家身份,即医生的语用身份建构失败。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医生的语用身份类型

下一篇: 医生的语用身份类型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