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超声已成为临床公认的胆道系统疾病首选检查方法,广泛适用于临床任何可疑胆道系统疾病的范畴[[]]。在超声对胆管疾病的诊断中,肝外胆管管径的测量是判断异常的灵敏指标。目前,国际上采用的统一标准为肝外胆管管径≥7mm提示扩张[2]。然而,对超声诊断结果的长期随访中我们发现,除胆道梗阻外,老年、胆囊切除术史等其它情况也可导致肝外胆管扩张。因此,通过超声检查判别胆管扩张的病因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超声在诊断胆管扩张病因中的价值作深入探讨。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014年3月~2014年11月,202例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肝外胆管扩张的住院患者分别行超声检查后,根据临床需要行MRCP或增强CT检查,男性100人,女性102人,年龄18~88岁,平均60.78岁,其中26例因为放弃进一步诊治随访失败,其余176人最终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手术获得明确诊断。,其中8例患者最终临床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但ERCP检查未探查到结石,由于情况特殊不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最终168例超声提示肝外胆管扩张的患者中,103例患者行超声检查后行MRCP检查,23例患者行超声检查后行增强CT检查,25例患者行超声检查后行MRCP检查及增强CT。
2.仪器与方法
采用SIEMENS S2000行超声检查,探头频率为3.5MHz。应用GE Signa EXCITE HD 1.5T  超导型MR 扫描仪公司1.5TMRI进行MRCP扫描。增强CT检查: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 16排螺旋CT进行增强CT扫描。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以频数描述。两组独立样本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独立样本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近似t检验,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检验采用配对卡方检验。
结果
168例患者中,胆总管结石96例,胆管及胆管周围(胰腺、十二指肠壶腹)恶性占位40例,胆总管末端炎性狭窄10例,胆总管末端囊肿2例,胰头假性囊肿1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例,正常患者18例,所有诊断结果均经ERCP或手术病理证实。
1.超声对疾病存在与否的诊断效能及其与MRCP、增强CT比较
采用配对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分析,将超声诊断分别与核磁诊断以及CT诊断进行一致性比较,发现超声与核磁诊断疾病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但超声诊断与CT诊断相较并无统计学差异(检验水准为0.05)。
敏感性(%)	特异性
(%)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准确率
(%)	χ2	P值
超声
(n=168)	70.00.	100.00	100.00	28.57	73.21	-	-
核磁
(n=128)	78.95	64.29	94.74	27.27	77.34	9.00	0.0027
CT
(n=48)	86.96	50.00	97.56	14.29	85.42	3.27	0.0707
2.超声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效能及其与MRCP比较
采用配对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超声与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检验水准为0.05)。
敏感性(%)	特异性
(%)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准确率
(%)	χ2	P值
超声
(n=168)	68.75.	98.61	98.51	70.30	81.55	-	-
核磁
(n=128)	85.54	91.11	94.74	77.36	87.50	10.70	0.0011
3.超声对胆管及胆管周围恶性占位的诊断效能及其与增强CT比较
采用配对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超声与增强CT诊断占位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检验水准为0.05)。
灵敏性(%)	特异性
(%)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准确率
(%)	χ2	P值
超声
(n=168)	75.00	97.66	90.91	92.59	92.26	-	-
CT
(n=48)	96.43	85.00	90.00	94.44	91.67	6.40	0.0114
讨论
在行常规超声扫查时,胆总管近端扩张是较常见的声像图表现,然而,这种超声表现既能在一些未患病的特殊人群中出现,也能在患有各类胆道及胆道周围疾病的人群中出现,因此,通过超声检查筛查出非生理性胆管扩张的患者并进行进一步检查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上述结果显示,超声在诊断致胆管扩张病因存在与否方面,敏感性达70%,特异性达100%,准确率达73.21%,尽管其敏感性略低于MRCP,但与增强CT诊断相较并无统计学差异,因此,由于其无创伤,可动态扫查及无辐射、价格较低等优点,超声检查可作为胆管疾病的首选检查。当然,超声对致胆管扩张疾病存在与否的诊断准确率尚有待进一步改进。对本次收集临床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患病组患者与未患病组患者相比,黄疸和胆管两个因素在两组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患病组患者胆管宽径平均值12.23±3.33,未患病组患者胆管宽径平均值10.06±1.83,因此,行超声检查时,应重视患者胆管扩张程度并对临床进行提示。
众所周知,超声检查对胆管扩张疾病的病因诊断得至关重要。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胆总管结石与胆管及胆管周围恶性占位是导致胆管扩张常见疾病。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在诊断胆总管结石方面,敏感性达68.75%,特异性达98.61%,准确率达81.55%,与MRCP相较,虽然特异性偏高,但其敏感性偏低。在诊断胆管周围恶性占位方面,超声诊断的敏感性达75%,特异性达97.66%,准确率达92.26%,与增强CT相较,其敏感性偏低。本研究分析导致超声诊断胆管结石及胆管周围恶性占位敏感性偏低的原因可能为以下几点:①部分受检患者属于腹壁较厚的肥胖体型或部分患者胃肠道气体干扰较大,影响检查效果;②胆管结或胆管及胆管周围占位体积较小,梗阻部位以上胆管内胆汁充盈较少影响胆管内病变的显示;③胆管结石或胆管及胆管周围占位位置过低,由于肝外胆管下段缺乏肝脏透声窗,导致病变难以显示; ④在行超声检查时,操作者仅满足于一种胆管疾病的诊断,而忽略了胆管下段可能合并的其他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