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进行心理社会干预的手段与方法
 
更新日期:2021-04-30   来源:   浏览次数:62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家庭干预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启蒙基地,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性格养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重大疫情面前,当青少年出现恐惧、焦虑或品行

 
 1、家庭干预
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启蒙基地,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性格养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重大疫情面前,当青少年出现恐惧、焦虑或品行障碍等心理危机时,家庭干预是首选方案。这里的家庭干预是指动员家庭成员尽最大可能参与并投入到对患者进行合作性处置的过程,以各种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介入及重点训练行为,从而达到预防复发、改善病程和恢复社会功能。干预场地:普遍为家庭。干预人群:轻度、中度心理疾病患者。干预疗程:通常为3个月-1年不等。主要方法有:①改善心理认知,正确面对灾难疫情。要求家庭成员对患者有充分的耐心,帮助患者理性分析,使其摆脱错误认知。②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减少应激源。要求家庭成员务必自身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使患者在家庭氛围中逐步调整情绪、缓解压力,增强面对疫情的信心和勇气。③合作性训练,锻炼应激反应机能。要求家庭成员多层面多角度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其恢复社交技能,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能力。
2、认知行为康复法
认知行为康复法是心理学家Beck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通过改变思维、信念或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即:从KABP(知、信、行)的角度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看待疫情,摆脱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以期恢复到疫情前学习和生活状态。干预场地:教室类培训场所。干预人群:轻度心理疾病患者。干预疗程:通常为8周。主要干预手段:以教学模式进行每周一次的康复课程培训。干预措施内容:从思维认知上帮助患者重新调整和构建灾难观,采用“应激易感模式”使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有清楚的认识;从信念养成上帮助患者摒弃负性评价,灌输正面、积极的疫情信息,预防再次受负性信息影响的可能;从行为方式上帮助患者消除不良认知,指导正确的压力应对方式,主要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进行,可以是课堂作业,也可以是家庭作业,从而减少困扰强度,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Relax训练疗法
生命在于运动,Relax训练疗法的主要模式便是身体运动。缺乏身体机能的活动作用会增加临床抑郁症发病的风险,同时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增加生理机能损害的可能。Fox(2000)认为运动能够提高身体自我价值感和其他重要的身体自我认同感。通过锻炼身体机能,释放因疫产生的不良情绪,增强改善情绪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神经传递,减轻主观不适感,从而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使主观不适感逐步被主观幸福感所取代。实践证明,此种心理社会干预疗法不仅能有效消除抑郁、焦虑等适应障碍,预防再次复发的风险,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干预场地:户外、操场或社区健身场所等。干预人群:轻、中、重度患者普遍适用。干预疗程:6个月-18个月不等。主要方法:由心理社会干预成员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安排患者进行相应的体能训练,体能训练内容可包括呼吸练习和渐进式放松等,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训练手段,时间上可安排每周1-2次,一次1.5小时。坚持体能训练不仅有助于患者提高身体免疫机能,还能增强个体自身的抗压能力、耐受力等,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进行心理社会干预的手段与方法

下一篇: 进行心理社会干预的手段与方法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