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工业技术 » 正文
泽州玉皇庙建筑的平面布局及空间形态
 
更新日期:2021-02-24   来源:   浏览次数:82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晋城泽州玉皇庙坐落在山西省晋城市东北12公里处的府城村北岗上,创建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金泰和七年(1207年)重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修

 
 晋城泽州玉皇庙坐落在山西省晋城市东北12公里处的府城村北岗上,创建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金泰和七年(1207年)重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修建了山门,是一组气势磅礴的道教建筑群。庙内古柏参天,花木葱郁,特别是精美的183座元代彩塑。这组道教建筑群分为四进院落,院内房屋有一百二十余间。从布局上分析,玉皇庙坐北向南,庙宇采用东西两条中轴线分布建筑,东中轴线上是新建的大门,东侧有厨房、办公室、客房、最后是三间坐东向西的关王殿。在西轴线上排列庙宇的主要建筑,两厢左右对称,庙院地势自前向后逐渐增高,十分壮观。
具体分布状况是第一进院,前为院墙门,院内依地势分为上下两个平台,下平台东西两侧为厢房,上平台东西两侧是碑亭(清代建筑),后为头道山门(明代建筑)。
第二进院的院内地势也是上下两个平台,在下平台的两侧是二层楼,硬山式建筑,上平台东侧为文昌殿,西侧为咽喉祠,均为清代建筑。拾级而上正中是二道山门,为元代遗构。
第三进院,院落面积较小,随地势采用了高低相辅的处理方法。正殿、耳殿建在一个等高的平面上,正殿前有月台,但低于正殿台明33.5厘米,同时又高于二道山门台明45厘米,院落中间有甬道、石阶相连,高低适度,配置协调。二道山门东耳殿为六瘟殿,再东为钟楼,二道山门西耳殿为地藏殿,再西为鼓楼。东厢房南段为五道殿,北段为禁药王殿。西厢房为高媒祠。院落上部是正殿,即成汤殿,金代建筑。正殿东侧是东岳殿,西侧是三王殿。
第四进院,是玉皇庙的主要院落,东廊屋从南到北依次为太尉殿、蚕神殿、关王殿马廊、十三曜星殿。东廊屋共计十一间。西廊屋南为二十八宿殿,北为十二辰殿。在东西两庑的尽头又各建一间小殿,东为风伯殿,西为雨师殿。院内正北是玉皇殿,两侧是耳殿,东为三垣殿,西为四圣殿,在玉皇殿的前方中轴线上是献殿。这是一处保存比较完整的道教建筑群。
在玉皇庙里有一座比较典型的元代建筑,就是二道山门,这座建筑位于玉皇庙第二进院的后部,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此匠人在设计中独具慧心,将板门位移在中柱置,使一座建筑同时发挥着门、廊、殿的三重作用,所谓门,它是二道山门;所谓廊,它是前后带廊;所谓殿,它居于轴线,形如殿宇。一座建筑多种功能表现出古代匠人的高超设计构思。二道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悬山式屋顶。它建在一个石砌高台之上,台前设置有九级垂带踏步,台明以条石压边。前廊用石制的方形柱,四角抹边,这是山西晋东南地区常见手法。后廊用木制的圆形柱,殿中设立中柱四根,以便安置大门。门为版门,形制朴实。
前廊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里转六铺作偷心造,耍头为昂形,耍头后尾挑在下平榑之下,后廊斗栱五铺作双下昂,里转五铺作偷心造,前后檐斗栱的大斗做成圆形瓜楞式,这是元代木结构细部构件装饰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屋架结构为四架椽屋分心用三柱,前廊上平榑下用前廊斗栱的耍头后尾垫托平梁,后廊上平榑下则用菱形的叠墩承托平梁,梁架整体特点是既对称规整,又富有变化,是元代山门建筑中珍贵的实例。
东耳殿为三垣殿,面阔二间,带前廊,悬山顶,柱头施四铺作,单下昂。西耳殿为四圣殿,面阔三间,带前廊,硬山顶,柱头施四铺作,单下昂。正殿与两耳殿均为元代建筑,殿内保存彩塑,为宋代作品。
东廊庑从南至北共十一间,悬山顶,带前廊。分别为太尉殿,蚕神殿,关王殿马厩,十三曜星殿。关王殿马厩后墙开一门,辟建一小院,建关王殿三间(见前述),内有几尊塑像从风格上看是明代作品。十三曜星殿屋顶略高一些,各殿里有彩塑,有宋代作品,也有明清作品。西廊庑,共十一间,南为二十八宿殿,北为十二辰殿,结构与东庑相同。二十八宿殿内有二十八宿彩塑,经专家鉴定为元代大雕塑家刘銮的作品,十二辰殿有十二生肖人格化的彩塑为宋代作品。东西两庑尽头,东为风伯殿,西为雨师殿,均为一间小房。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泽州玉皇庙建筑的平面布局及空间形态

下一篇: 泽州玉皇庙建筑的平面布局及空间形态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