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农业科学 » 正文
美丽乡村建设科学内涵
 
更新日期:2020-06-05   来源:   浏览次数:41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首先,美丽乡村的创建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首先,“美丽乡村”的创建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农村的占地面积远远大于城镇,是保护和优化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第一线,只有将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扶持起来,才能为城市的生态文明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创建“美丽乡村”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需要。我国农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不合理利用的前提上的,存在牺牲生态换金银的情况。部分农村的河流遭到严重污染,原始森林甚至消失殆尽,经济虽然上去了,但农村曾引以为傲的良好生态环境却不见了。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生态退化严重等挑战。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发展道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也是让农村回归绿色,重返自然的重要途径。
再次,创建“美丽乡村”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需要。过去的十几年,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农村的面貌可谓焕然一新,绝大部分农村都实现了通水通电通网,乡镇道路的规划也越来越完善,乡镇中小学的覆盖率和招生率实现了大幅增长。但与城市相比,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仍然突出。目前,我国正在努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建设,其中的重要行动就是“厕所革命”,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再次升华。
最后,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绿色发展,就没有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收入水平的提高。过去的粗放式农业和农村发展已经不可持续,农村经济亟需新动能、新方向,美丽乡村建设就是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前提。只有生态环境改善了,宜居环境建成了,农村才可以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旅游业,从而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此外,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也会推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因此,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有利于农村地区的发展,而且具有全局性意义。建设美丽乡村不仅仅是农村居民的需要,也是城市居民的需要。事实上,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影响到的绝不只是农村人口的生活,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安全等等,都是我们需要共同面临并解决的问题。更进一步讲,农村作为空间的界限也日益模糊。农村与城市的距离越来越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到农村去度假。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城乡联系也将日益密切,因此,建设美丽乡村直接关系城乡居民的生活,是社会整体发展的助推剂。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内涵
1.美丽乡村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美丽乡村”战略的提出并不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政治性要求,而是中国农村实践中先自下而上总结出先进经验,再经过中央的考察和完善,最后推广到全国的实践性十足的科学方案。因此,要深入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就必须从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者——浙江省安吉县讲起。
2007年,浙江省最先提出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乡村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建设“美丽乡村”。2008年,安吉县正式实施“中国美丽乡村”计划,着手打造“村村优美、家家创业、人人幸福、处处和谐”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彼时的安吉县虽然通过工业实现了脱贫,但环境污染的速度大大超过了收入增长的幅度,安吉县的发展一度陷入停滞。在美丽乡村计划公布后,安吉县大力推进生态改进,力图通过生态致富。通过建设108万亩竹林,10多万亩白茶,退耕还农、退耕还林,短短三年,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不仅如此,安吉的竹产业可给全县农民人均年增收6000元;白茶人均可收入1857元。依靠改善后的生态环境,安吉县开始发展特色旅游业,旅游人次、门票收入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在40%以上。依靠生态环境搞农家乐,全县农家乐收入达6420万元。2008年安吉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343元,高出浙江省农民人均收入1042元( 数据来源:安吉县人民政府官网)。
浙江安吉县的“美丽乡村”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道路。2013年2月,农业部在总结浙江等省创建美丽乡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指出,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农业部决定从2013年起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自此,美丽乡村的建设开始推向全国。[2]
2014年,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确定了“美丽乡村”的内涵:“规划布局科学、村容整洁、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且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3]
2018年召开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2.美丽乡村的具体内涵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将新农村建设提升为美丽乡村建设,就是旨在强调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作用。但其内涵并不局限于此,“美丽乡村”之美应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结合,具体地说,美丽乡村应实现乡村经济发展之美、乡村生活文明之美与乡村生态自然之美的有机统一。
首先,美丽乡村是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的乡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乡村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其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美丽乡村建设必然离不开物质基础作为支撑。美丽乡村首先应该是富裕的乡村,吃得饱、穿的暖、有房住、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才有心思去追求更加美好的家园。相反的,在经济条件达不到满足人民生活基本需求的时候,生态文明只能成为空谈,要将“生态美”与“百姓富”结合起来建设美丽乡村,而不是为了生态而损害经济,要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徐徐图之。
其次,美丽乡村是绿水青山、生态怡然的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是必须坚持的底线。当前中国农村大都依山傍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虽然有所污染和破坏,但只要进行科学的治理和养护,就能逐渐恢复。我们要抓住机遇,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打响蓝天保卫战,告别“先污染后治理”的落后思维模式,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新道路。
最后,美丽乡村是乡风淳朴、人文气息浓厚的乡村。美丽乡村不仅美在自然环境宜人,更美于人文。自古以来,农村在中国人的心中都是“乡愁所在”,是中国人最温暖、最纯真的精神寄托。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乡村的人居条件改善了,经济条件提高了,乡村的文化也应该同步的提高了。乡村不能成为低俗文化的温床,也不能成为文化建设的软肋。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大学教育的推动,农村的文化素养也会越来越高。农村除了之前的淳朴、善良之外,更应该兼有进步、创新的新时代特征。美丽乡村的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农民而建设,乡村文化的建设则是农民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据定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上限。毫无疑问,优秀的乡村文化是美丽乡村的灵魂,是乡村在长期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乡村文化有不同于城市文化的特色和魅力,不能使其丧失这种独特性,沦为城市文明的附庸。要发展乡村优秀文化,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创新与创造性转化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又具有当地特色的现代乡村新文化,提高农民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保证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真正让乡村成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美丽居所。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美丽乡村建设科学内涵

下一篇: 美丽乡村建设科学内涵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