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农业科学 » 正文
乡村振兴人才新需求
 
更新日期:2020-05-09   来源:农业经济   浏览次数:40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五位一体的目标要求,系统概述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为培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五位一体的目标要求,系统概述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为培养层次分明的人才队伍指明了方向。(5(《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也明确,要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会,需要多元人才的参与,农业高校要紧紧围绕五位一体目标要求及五个振兴战略核心挖掘人才需求,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承担好人才培养这一重要使命。从服务五个振兴的人才需求角度看,可将当前乡村人才需求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服务涉农产业发展的专门人才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农村的发展关键要促进农民增收,而产业是带动村民致富的主要动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需要发展一批特色产业,以地方特色产业为依托带动乡村发展。要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紧紧围绕涉农产业,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发展体系,急需一批农业科技专门人才的参与。专业人才是激发乡村产业振兴活力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无论是农业产业生产领域还是涉农流通领域都需要专门人才的支撑。农业产业发展需要攻克技术瓶颈、打破思维壁垒、提高产品附加值,这需要一批经过专门训练的有知识、有技能的专门人才,农业高校是农业专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能够为乡村振兴培养一批专业人才。

(二)促进绿色生态发展的技能人才

乡村振兴要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就必须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建设,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旋律,当前人们对农产品的追求是吃得安心、放心、健康,农产品的绿色生产经营需要一批技术人才的支撑。绿色发展之路要促进农民增收,把农业引向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就必须推动农业转型实现创新发展;必须打造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等田园综合体;必须改进和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加强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问题,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家园,就需要一批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能够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全产业链的技能型人才。

(三)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乡村是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乡土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试金石,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和中华民族精神繁衍发展的根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的传统农耕文化、优良传统、乡村风俗、民族文化、民间手工艺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部分。乡村本土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随着互联网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的一种重要途径。在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需要一批文化创新型人才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如乡村文化旅游、特色工艺、文化产品等,推动文化科技、文化企业、文化金融进入乡村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四)建设基层的服务管理类人才

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是组织振兴的保障。当前农村基层组织成员老龄化严重,文化知识水平不够,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因此需要培育一批能够适应新时代乡村工作的基层管理人才,以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6(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公共服务管理,提高基层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为村民享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做好保障。乡村治理工作存在问题和短板,这对基层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领导班子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能够真正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方经济。当前乡村发展迫切需要一批有较高知识文化水平,能够从事基层管理和服务的大学毕业生。

(五)扎根乡村的实用技术人才

乡村发展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口的外流,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的发展机会较少,大部分农村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另外村民文化水平较低,缺少技术这是普遍的现状,根据《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指出,我国拥有农村实用人才820万人,农业科研人才6.3万人,农技推广人才56万人,约占全国人才资源总量的8%,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仅为1.6%。实用人才中受过中等及以上农业职业教育的比例不足4%,农业科技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不足50%;农业研究发展人员为4万多,仅占全国总人数的1.7%;在农业科研和人才投入不足GDP的0.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以上的比例。(7(当前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农业高校拥有一批专家团队和教师队伍,能够将农村本土人力资源培育成实用技术人才,并且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为农业科研服务。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乡村振兴人才新需求

下一篇: 乡村振兴人才新需求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